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资讯 >

最新快讯!寻访37年前的感动

楼小英在照顾收养的孩子(1988年9月摄)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
(资料图)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李晓果 摄)pagebreak

张洪斌(左)和楼小英在照顾收养的孩子(1988年9月摄)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李晓果 摄)pagebreak

张洪斌和楼小英夫妇与孩子们在老屋前合影(1988年1月摄)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陈少华 摄)pagebreak

10月11日,李晓果(右)来到浙江金华看望自己当年采访拍摄过的、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王颂 摄)pagebreak

10月11日,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(左)在家里翻看当年的老照片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李晓果 摄)pagebreak

10月11日,李晓果(左)在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家中与她交流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王颂 摄)pagebreak

10月11日,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公墓,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(右)和另一名当年被张氏夫妇抚养长大的孩子来清理两位老人的墓碑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李晓果 摄)pagebreak

10月11日,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公墓,被张洪斌夫妇抚养长大的张菊菊(前)和另一名当年被张氏夫妇抚养长大的孩子清理两位老人的墓碑,李晓果在旁边拍摄。

1988年2月,浙江省《金华日报》刊发一篇长篇报道,介绍当地两位拾荒老人收养弃婴的故事。

37年过去,两位老人相继离世,他们抚养过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。李晓果再到浙江金华故地重访,用相机记录那些孩子的近况,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真情感动。

新华社发(王颂 摄)

标签: 中国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